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委
  • 主办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
  • 分类:   水产和渔业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5566
  • 国内刊号:  31-2024/S
  • 期刊定价:    ¥210
  • 起订时间:   2024年12月
  • 创刊:   1992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发行:   上海
  • 语言:   中文
  • 主编:   陈裕东
  • 邮发:   4-604
  • 库存:   200
  • 邮编:   201306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委
        • 主办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 出版地方:上海
        • 快捷分类:农业
        • 国际刊号:1674-5566
        • 国内刊号:31-2024/S
        • 邮发代号:4-604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简介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CN:31-2024/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主要刊载渔业资源、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捕捞、水产品保鲜与综合利用,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渔业经济与技术管理以及水产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评述、简讯等。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210元

      杂志文章特色

      • 1.论文稿书写的顺序: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写至二级)及所在地和邮编、中文摘要(4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研究对象的词应排列在前)。

        2.插图和照片要清晰。表格请采用“三线表”的形式,力求简明,其内容勿与图重复。

        3.文中的学术名词、名称或术语、度量衡及其符号均应符合国家标准。

        4.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各称及编号。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栏目设置

      水产养殖,水产生物技术,水域环境与保护,渔业资源与管理,水产营养与饲料,水产食品科学,鱼类生物学,渔业资源调查,水生生物学,压载水生态学,水生生物疾病与防治,远洋渔业,渔业工程,渔业资源与捕捞,食品科学,水产微生物学,渔业资源与调查,水生生物技术,鱼类生态,水产饲料与营养,食品科学与技术,海洋药物,渔业经济,渔业资源管理与政策,水域环境与生态,鱼类生物和仿生学,沿近海渔业,渔业生物学及生物化学,渔业资源与可持续捕捞,渔场与渔情预报,海洋物理,渔业机械,水产品加工,水域环境保护,长江下游水域环境保护,海洋工程,微生物学,头足类渔业,鱿钓综述与评论,远洋渔业资源,水产养殖学,渔业经济与管理,海洋捕捞,渔业资源与保护,水生生物生态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食品工艺,综述,新能源开发,海岸带与城市河道环境,水产养殖与绿色发展,金枪鱼渔业,海洋微生物,渔业机械与仪器,食品微生物学,藻类分类学,渔业工程学,海洋遥感,征订启事,海洋信息学,物理海洋学,海洋文化与法律,鱼类学,水产食品安全,水产食品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安全,研究综述,全球渔业资源,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南极水域环境探究,海洋深渊科学,水产机械,海洋卫星遥感,海洋化学,海洋测绘,海洋文化发展,长江渔文化,食品微生物,海洋信息,海洋文化与经济,食品加工,生物传感器,生物能源开发,水生生物疫病与防治,渔业信息,渔业资源,海洋新能源开发,生态渔业,海洋水动力学,水产信息学,渔业装备,渔业产业发展,海洋药物学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利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菊黄东方鲀的人工选育群体(SH)和野生群体(YS)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进行了联合分析。SSR分析的结果显示,14个微卫星位点总共获得了146个等位基因,选育和野生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30 0和0.832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05 1和0.813 6;ISSR结果显示,选育和野生群体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67 2和0.282 3,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7 2和0.425 6,表明菊黄东方鲀选育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低于野生群体。此外,两种分子标记遗传分化的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分别为0.061 9(SSR)和0.061 5(ISSR),表明两个群体已经产生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综上,本单位菊黄东方鲀的人工选育群体仍然具有相对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以供进一步的遗传改良。

      作者:于爱清,施永海,张海明,谢永德,徐嘉波

      摘要:采用氨态氮与亚硝态氮耦合、亚硝态氮与盐度耦合和氨态氮与pH耦合三组环境胁迫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摄食的影响进行了亚慢性毒理实验。氨态氮梯度设置为0、5、10 mg/L三个水平,亚硝态氮水平梯度为0、5、10 mg/L,pH梯度设置为7.6、8.2、8.8,盐度的梯度设置为5、15、25三个水平。通过每天都给予恒定剂量的氮,连续培养7 d后,对虾的特定生长速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均随着氨态氮或亚硝态氮的增高而降低(P〈0.05)。最高浓度的氨态氮(10 mg/L)与亚硝态氮(10 mg/L)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下降了18.31%、14.68%和17.49%。当氨态氮作为唯一氮添加的情况下,pH 7.6和pH8.8的参数均要低于pH 8.2(P〈0.05)。但高pH能进一步加剧氨态氮的毒性,pH 8.8的存活率显著低于pH7.6和8.2(P〈0.05),且pH 8.8和氨态氮为10 mg/L的对虾在实验第二天全部死亡。当亚硝态氮作为唯一氮添加时,盐度对摄食率并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影响显著(P〈0.05)。在亚硝态氮为10 mg/L时,盐度15和25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存活率均高于盐度5。结果表明升高盐度能够缓解亚硝态氮对于对虾生长的抑制,高pH则会加剧氨态氮对于对虾的毒性。

      作者:陈亨,陈琛,於俊琦,张翔,闫茂仓,曾国权,柯叶剑,方晓益

      摘要:贝类养殖作为碳汇渔业存在一定疑义,为了更好地解释贝类的碳汇功能并明确其碳源,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3种养殖贝类的碳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养殖贝类的贝壳δ13C值介于-6.9‰~-6.3‰,软体组织δ13C值介于-23.2‰~-21.9‰,贝壳与软体组织δ13C的富集程度表现出负相关关系。3种养殖贝类的贝壳主要碳源为海水中的溶解无机碳(DIC),其次为溶解有机碳(DOC),两者合计贡献率在86%以上。3种贝类软体组织的主要碳源为悬浮物,其次为沉积物,两者合计贡献率在94%以上。贝壳与软体组织在碳源选择上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沉积物即泥沙不是贝壳碳的主要来源,转化成贝壳的碳绝大多数来自于海水的DIC,这使得海水中的DIC浓度下降,从而促进大气中CO2向水体转移,起到了间接固碳的作用,因此贝类养殖具有明显的渔业碳汇功能。

      作者:权伟,应苗苗,周庆澔,许曹鲁

      摘要:在水产养殖中,检测鱼类的摄食状态对于投喂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镜鲤为实验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群图像的形状及纹理特征和BP神经网络的鱼群摄食行为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图片进行背景减、灰度化、二值化等处理,得到图像形状与纹理信息,然后计算鱼群图像的形状参数和图像熵,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对鱼群的摄食状态进行检测识别。结果显示,本方法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8.0%。与单一的基于纹理的检测方法相比,不仅可以把因水面抖动、水花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作为纹理的特有属性进行分析,而且考虑了图像的形状信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可以用于指导水产养殖中的精准投喂控制。

      作者:郭强,杨信廷,周超,吝凯,孙传恒,陈明

      摘要:采用2×2实验设计,研究不同家系种质(G♂×S♀、S♂×S♀)和日粮蛋白含量(37%、40%)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肝脏IGF-I 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各试验组设3个平行,养殖60 d。分析结果显示:日粮蛋白含量、家系两因素对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IGF-I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等指标均影响显著(P〈0.05),两因素在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上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40/(G♂×S♀)获得最大末重、增重率和IGF-I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可通过种质筛选和日粮蛋白营养调节达到更好的养殖效果,G♂×S♀家系在高蛋白日粮投喂下,获得最佳生长性能。

      作者:秦钦,陈校辉,潘建林,刘文斌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